圖片提供/賴咏華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一名自稱「阿華師」的青年在網路上發布了許多影片;以流利的臺語、英語和客語三聲道切換,目的無他,就是希望讓大家重新正視臺灣的本土語言,他甚至在影片中宣告自己此生不再說華語。在Youtube臉書社群裡大量推播、轉傳之下,許多人也看見了「臺灣的本土語言正在消失」的危機,但是,然後呢?

 

「老師,怎麼你說的話我聽不懂?」 來自幼兒園的警鐘

「阿華師」本名賴咏華,畢業於交通大學光電系,但畢業、當完兵之後,他並沒有循著同學的腳步到科技公司上班,他先是到了澳洲打工遊學,深深驚訝於當地的文化資產保存成果,與國民尊重土地、文化的態度。回到臺灣後,因緣際會下他開始學習「土礱」技術碾米,成為全臺灣最年輕的土礱師,為了讓土礱有米可磨,他也種了三分地的稻子,最後再用自己種的米製作為爆米香。他所做的這些事情,恰恰是一粒米「從泥土到嘴唇」的過程。
 

在一次到淡水幼稚園爆米香的過程裡,賴咏華以臺語向學童們打招呼,說明今日活動主題,卻發現臺下的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有孩子童言童語地問:「老師是香港人嗎?怎麼他說的話我聽不懂?」。「抵彼時我雄雄發現,臺語是一个無未來的語言,這馬已經無偌濟會曉聽、會曉講臺語的囡仔。」阿華師突然驚覺,沒有接觸過臺語的「零臺語世代」已經出現,使用本土語言的人口越來越少,臺語注定有一天將會消失。使用人口如此眾多、在這塊土地上已使用三、四百年的臺語已然如此,更別說其他本土語言如客語、原住民語等等。
 
這樣的情形,不僅發生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阿華師也提到,一次他到大賣場用餐,他以臺語點餐,服務生雖然聽得懂,卻一反他招呼前些顧客時會熱情問候「很高興為您服務」、「還需要什麼嗎?」的態度,而像是被按了靜音鍵一般,默默地準備好他的餐點後交給他,全程不發一語。除此之外,阿華師目前定居峨眉鄉,有一次他到中油加油站以客語向工作人員說明需要的油種和數量,但該工作人員卻不懂客語。「30年後,去到客庄用客語是買無物件、辦無代誌的。」阿華師如此宣告臺灣本土語言的命運,你相信嗎?

阿華師到國小演示傳統的碾米技術。

「要爆囉!」聽到阿華師這樣說,大家紛紛摀起耳朵,滿心期待著好吃的爆米香出爐。

純手工製作的爆米香,不僅能充份吃到米的香氣、麥芽的甜味,還有對於土地濃厚的感情。
阿華師環島製作爆米香,過去還錄製過以各地特色物產製作特殊口味爆米香的影片。

 

找回母語,有心就可以!

不管是在影片抑或是訪問中,賴咏華都說著一口流利的臺語。筆者以零零落落的臺語訪問阿華師時,阿華師竟然說,他在2018年底時的臺語程度大概也像這樣,能純熟地應用臺語是密集特訓的成果。阿華師來自臺中,家中講臺語,但一開始上學就說華語,2018年秋天才下定決心開始重學臺語。重新找回臺語語感的這段過程並不容易,如果說有什麼祕訣,無非是一個「勤」字而已。
 
「一開始,我的Vocabulary不夠。」剛開始,阿華師發現自己常常會卡住、不知道這個詞語的臺語如何說。因此他就準備單字本抄下不會的、不曾聽過的字彙,也在上面寫下例句,讓自己更知道如何使用,三不五時就拿出來複習。除此之外,他也在手機下載「臺語字典」應用程式,「我一工要查一、二百遍,因為真濟物件袂曉講。」最後一步,就是「拋棄華語思考邏輯」,讓自己能自然而然以母語的文法、用詞來說話、表達,而不是在腦海裡先有華語語句後,再翻譯成臺語。
 
阿華師也分享,目前臺灣已經有相當多網路資源可以運用。他想做的則是臺語知識型的影片,目前也已經找到教授朋友們一起合作,近期將會推出用臺語來解說國中生會考數學題、講解基因遺傳、相對論等等,希望讓臺語擺脫過去被認為「不入流」的形象。
 
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為了讓同好可以一同交流、討論,阿華師成立了新竹地區的「食暗頓講母語」小群組,邀約大家一起用晚餐時間以母語交流。若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臺語用法,他也會上網找資料,「面冊上擱有『臺語社』,頂頭有誠濟老先覺!」,阿華師也分享,剛入門的朋友不妨訂下一週的某一天是「母語日」,當天只能說母語,並透過生活中自然而然會遇到的朋友們來傳播這項你認同的理念。

2018年,阿華師在淡水幼兒園中爆米香,卻發現全班孩童已聽不懂臺語,
這是一次孩子給他的震撼教育,從那時候他開始思考該如何改變本土語言的命運。阿華師認為,目前推動的母語教育,仍常常將這些弱勢語言「特殊化」,讓學生覺得是為了考試、參與檢定才要學習這些語言。因此,近期他即將展開以臺語錄製分享相對論、數學、基因工程等領域的知識型影片,改變大家對於臺語的印象。

 

看見房間的大象之後

「我感覺,現在無人願意承認房間內底有一隻大象。」賴咏華認為,雖然立法院在2018年12月25日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但過去推行的國語政策,無疑就是殺死本土語言的兇手,但因為種種因素,大家選擇性地不正視這項事實。即使身為本土語言復興運動的倡議者,阿華師其實態度很悲觀,他認為目前推動任何政策都為時已晚,並不相信有任何辦法能夠阻止本土語言的消亡,頂多只能延緩它們消逝的速度。
 
賴咏華認為,政府過去70年來帶頭貶低臺語,包含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教育上學校裡以華語教學,講臺語要罰錢或掛狗牌;工作上,各式國家考試皆使用華語;媒體上,也有不少打壓本土語言的政策。阿華師回憶起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家都會和自己講臺語,出外時有時候會說臺語、有時說國語,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臺語成了一個「無法端上檯面」的語言,漸漸地就只在家裡說臺語了;他也看過國小舉辦合唱比賽,比賽進行前大家在臺下熱烈地以臺語交談寒暄,但校長一上臺抓起麥克風,馬上就切換成華語。生活裡的各種蛛絲馬跡,其實都看得到大眾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排拒本土語言的動作。
 
陳水扁總統上任後,成立了「客家電視台」與「原住民族電視台」;去年在有志之士的奔走下,也誕生了「公視台語台」。然而,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上,仍然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經費拮据也導致了電視台無法產製出高品質的內容、也因此陷入無法爭取到更多閱聽眾的輪迴。例如 : 阿華師就觀察到公視台語台編制較小,台語台一年的預算僅有4億,因此仍然需要與公視團隊共用梳化、導播等工作人員,無法有一個完全以臺語來溝通、製作的工作團隊,也因而無法將工作文化建立起來。此外,目前臺灣也少有願意以全臺語錄製節目的來賓,「我一個人就錄了4次節目」,阿華師說這樣的情況不光是發生在他身上,許多他臺文界的朋友都被重複動員錄製節目,臺語人才斷層的情況可想而知。
 
賴咏華近期也希望在臉書上發起倡議,鼓勵總統、副總統以本土語言來宣誓就職,例如總統蔡英文女士以客語宣讀誓詞,副總統賴清德先生則以臺語宣誓。尋回母語的路途艱難險阻,需要更多夥伴結伴同行,若能登高一呼,由政府發起強而有力的政策呼籲,將能引起廣大迴響。
 

臺語什麼時候會滅亡呢?阿華師認為,可能就在這五十年內。

 

阿華師分享,過去他到澳洲遊學、回臺灣後種稻、爆米香,其實家人並不太理解他的行動,
但在他拍攝了這一系列本土語言推廣影片之後,家裡的人們和他互動更多了。圖為阿華師與他的外祖母「阿雀」。

 

 

作伙說臺語 Tsò-hué kóng Tâi-g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臺語的工具先準備好,當然可以事半功倍!

 

 

字辭典

輸入法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1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