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撰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的內涵與形式也不斷地更迭變換。從過去到現代,每個城市裡都有那麼一座圖書館,在城市的一角與人們一同學習、成長。在新竹,護城河邊也有座精緻小巧的「新竹州圖書館」,即將伴隨新竹人們走過一世紀。因地目認定爭議塵封數十載的它在年輕朋友眼中看來或許有些神秘,卻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不論你是否去過,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身世,想望它的未來。
1944年新竹地區的美軍航照圖,其中的「Library」即是新竹州圖書館的位置。
雖然台灣早在清領時期各地就有「書院」、「鸞堂」等組織教化民眾識字讀書,但尚未有「圖書館」的概念,書籍經卷等多屬於私人收藏或國家中央;設有「文庫」的書院也僅有特定家世背景的儒生能夠使用。
在台灣,收集各式書籍並公開展示,這樣的概念乃是受日本人影響。明治時期,福澤諭吉在《西洋事情》一書中,介紹西方「文庫」的經營,引入公共圖書館的概念。1872年,「書籍館」於東京湯島誕生,當時採收費制,於1897年改制為「帝國圖書館」,是日本第一間公共圖書館。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台灣,治理初期重視軍事與經濟,輕文教,並未主動興築相關設施。
台灣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是在1898年由民間向官方倡議,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官邸開了「台北圖書館發起人會」後才開始籌備。1901年,「台灣文庫」在淡水正式開幕,也是目前國立臺灣圖書館最早的前身。
然而,初期台灣文庫的使用者以日籍的官員、文化人士與商人居多,缺乏「公共」的意義。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報社會計主任石坂莊作深知讀書對於基層民眾的重要性,在1908年自力於基隆創建「石坂文庫」,成為台灣最早的私設且不收費的公共圖書館。
新竹的第一座圖書館,又是什麼樣子呢?1906年,「新竹文庫」誕生於當時的新竹小學校內。雖然稱開放閱覽,但實際上採取會員制,使用者仍以日本人居多。新竹地區文風鼎盛,有閱覽需求的人口眾多,「新竹文庫」這樣的私人圖書館並不能滿足當時的民眾,地方上也有倡建的討論。
新竹州圖書館內部。
新竹州圖書館的設立,與裕仁皇太子(即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參訪有關。當時的「新竹街」以皇太子行啟紀念為名,向總督府申請預算興建地方的公共圖書館。原本由新竹街役所提出的圖書館興建計畫,被新竹州廳提升到「州」圖書館建立的等級,最後募得35,278圓84錢,在1925年4月26日完工,同年8月31日天長節開館,正式命名為「新竹州圖書館」。
一座屬於城市的圖書館應該是什麼樣子?早在當時,主事者定位這座圖書館應該要有「參考圖書館」與「通俗圖書館」的功能,也鼓勵離開學校的社會人士也能到圖書館中自我進修。然而,台灣人對於使用圖書館的想像,仍是與求取功名直接相關,甚至在後期也影響圖書館的硬體規劃。1930年增建,將兒童與婦女閱覽室獨立出來,重新開館那天還舉辦了「開館紀念童話會」,並在之後每個月定期舉辦兩次。
1932年到1937年,是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圖書館最熱鬧、充滿活力的日子,有時與學校合作辦理參訪活動;有時贈送紀念手冊、活動照片與播放電影。此時的圖書館,是不同年齡、階級、國籍,相遇、汲取新知的場所。
然而,好景不常,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戰爭的陰影也悄悄地蒙上新竹州圖書館。新竹州圖書館成為「皇民奉公會」的附屬機構,除了擔負著社會教化、精神涵養的種種責任,也為當時的日本政府宣揚從軍、安定人心。
新竹州圖書館正面有大塊水平分割的洗石子牆面,為「近世復興式建築」的代表。
1945年戰爭結束,新竹州圖書館改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1950 年,因台灣行政區域劃分變更,新竹市併入新竹縣,更名為新竹縣立圖書館。雖說1982年又因縣市分家而造成諸多窘境與難題,但你也可以因此發現, 這座圖書館與「新竹」人們的關係密不可分。
1952年,於圖書館中成立了「新竹文獻會」。新竹文獻會除了研究種種有關新竹的舊文獻之外,發行以文史討論為主軸的《新竹文獻會通訊》,也成立了各鄉鎮市的故事採集站、纂修《新竹縣志》。
有志於在地文化事務的前輩們,在這裡挖掘家鄉史料、採集故事,深度地介紹地方風土文物,在記錄既有的歷史時,也提供讀者更深入的視野。能夠有這樣的產出,也代表圖書館已不再像日治時期,僅專注於通俗知識和語言的傳播,已躋身「專門圖書館」的行列。
新竹州圖書館中庭「如海」石碑,為北郭園遺石。
許多經過護城河的朋友,都對這棟緊閉大門的神秘建築好奇無比。圖書館為什麼會關閉呢?1979年,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委員會」通過新竹、嘉義兩市升格為省轄市的申請。但最初因省政府認定新竹縣政府仍能留在新竹市區執行公務,因此未多做交接準備,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1984年3月,新竹縣政府將土地與建物標售,最後被新光人壽以6,678萬元標得,打算興建大樓。原本新竹縣政府保證為商業區的土地,但之後新竹市政府認定為機關用地,且新竹州圖書館在1998年被指定為古蹟,不得拆除。對此,新光人壽提起訴訟,經過多年纏訟,此案於2010年三審定讞,新竹縣政府須賠1億448萬多元給新光人壽。
新光人壽購得該地之初,還有員工進駐辦公,空間裡也留下些許蛛絲馬跡。雖然訴訟帶來了塵封十餘年的結果,卻也意外地使州圖書館蒙上了神秘面紗,讓人更期待後續修復與活化的結果。
州圖書館在地目爭議中曾一度掛上新光人壽的招牌。
一座城市需要怎麼樣的圖書館?城市又需要什麼樣的閱讀、交流空間來為下一代保存知識?要搭建什麼樣的平臺,知識才能互相激盪並啟發創新?
這些問題,九十年前的建築師也曾思索良久,他以泥塑銘刻那個年代對於「圖書館」的想像,高懸於圖書館玄關中央,那是最溫柔而深刻地叮嚀:圖案正中是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標誌著圖書館的建館源起;旁有對稱的火炬與羽翼,象徵知識帶給人們光明與自由;圖案下方妝點生命力旺盛的莨苕葉(註一),希冀圖書館也能如野火燎原那般廣布知識。除了這個紋章之外,新竹州圖書館的室內燈座、線板也都有式樣優美的紋飾,標誌著那個年代,眾人對於新竹州圖書館的期盼與重視。
當代社會的閱讀習慣快速變遷,人手一機的年代,圖書館也產生新的形態。或許我們不再需要一個權威、巨大的藏書庫,而是一個在城市中心的知識綠洲。新竹州圖書館的修繕作業已經開始,讓我們一起期待它的未來。
圖書館玄關中央紋飾,象徵圖書館的知識能帶給人民自由與光明。
註一:莨苕是生長在地中海沿岸的一種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莨苕生命力十分旺盛,象徵重生、復活,因此常用於各式神殿的裝飾。莨苕葉型柔美流暢,除了影響希臘建築至深之外,莨苕葉紋飾後來更發展為羅馬卷草紋、阿拉伯藤蔓等,成為西方建築中重要的特色紋樣。
1906年:新竹第一間圖書館,新竹文庫設立。
1925年:新竹州圖書館開幕。
1930年:新竹州圖書館增建,重新開館。
1945年:新竹州圖書館改名為新竹市立圖書館。
1950年:因新竹縣市合併,更名為新竹縣立圖書館。
1952年:新竹州圖書館中成立「新竹文獻會」。
1984年:新竹縣政府將土地和建物標售,後續引發地目認定爭議。
1998年:被指定為古蹟,不得拆除。
2010年:三審定讞,地目認定爭議落幕。
參考資料:新竹市文化局,2016,《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
更多在地文藝生活品味,都在《貢丸湯》Vol.10「下班後的文藝日常」:
● 去哪買?
【紙本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3O3DdCC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bit.ly/3D7SNqw
各地獨立書店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青草座:新竹市長安街 28 號(預約制)
【電子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https://bit.ly/3XMbCcE
Taaze 讀冊電子書:https://bit.ly/46Ei5dz
Hami書城:https://bit.ly/3PLlC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