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君薇.攝影/吳君薇

 

 

李棟山莊

 

 

8 月 1 日是臺灣的「原住民族日」。過去, 臺灣的教育系統缺乏多元史觀,在單一視角的論述下,〈美麗島〉歌詞裡寫著一般人熟悉不過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然而,在原住民的視角下卻是顛沛流離的開始。臺灣是個移民社會,過去因為拓墾、在資源稀缺的狀況下求生存,而造成許多族群之間的衝突與誤解,重新探究歷史面貌,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契機。族群豐富的新竹地區,融合了客家、泰雅與賽夏族文化。然而在開發史上,當然也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資源的轉移、族群間的衝突,一一指認歷史,不只為了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更是促使臺灣族群間更加和諧的第一步。

新竹的李棟山步道過去曾因老兵自行搭建「李棟山莊」,宛如臺灣版「霍爾的移動城堡」般夢幻而遠近馳名。然而,李棟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過往有著數不盡的衝突在此發生,除了有縣定古蹟李棟山古堡、日本人開設的駐在所之外,也能循著蛛絲馬跡,找到李棟山事件發生的古道與戰場。
 
李棟山地處大漢溪與油羅溪的分水嶺,日治時期,政府為了開發山區樟腦、林木、礦產等天然資源,將此區列為重點開發區域。在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分別在 1911、1912、1913 年發生了三次死傷慘重的「李棟山事件」,在日本人留下的理番誌稿中能體會一二:「伏兵突起於路側,彈落如雨,部隊長首先戰死,島田、鈴木兩分隊長亦相繼受重傷,背後即將被切斷。」李棟山區的泰雅馬武督部落勇士讓日本軍警震懾不已,在這裡設下全臺灣最高密度的防守據點,山區沿線地雷、通電鐵絲網、木柵、碉堡密布。
 
除了以武力高壓統治,日本政府也聯合企業以經濟力來制衡山區原住民。1910 至1920 年之間,日本總督府對臺灣資本家採取包容攏絡的政策,鼓勵他們到「蕃地」採集山林資源。咸菜硼(今關西)地區的客家人曾經合資共同成立「興業合股公司」,在明治年間向日本台灣總督府提出申請在蕃地進行大規模樟樹造林,該公司申請的土地面積竟多達數百甲以上。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在那個年代,許多客家仕紳看見了山林資源的無限商機,紛紛前仆後繼地投入拓墾事業。除了企業主之外,許多客家籍佃農也在此時上山伐木、造林,大大壓縮了原住民原有的生活空間,種下了未來衝突的種籽。
 
在政治結構、經濟活動與軍事設施三方面的作用之下,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一步步向後退縮。1915 到 1924 年間,李棟山區已少有武裝抗日事件,昔日的隘勇線成了警備道路,當年簡易的隘勇設施改為駐在所,負責管理山區治安。這些時代的見證在古道旁仍依稀可辨,或許有那麼一天, 透過登山健行,人們能理解臺灣更全面的歷史,包含日本時代的開墾、過去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共同在山區討生活的背景,向那個年代的人們致敬。

 

 

參考書目

劉瑞超(2003)《經驗對話與族群互動:關西馬武督地區的泰雅與客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2006)《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95-1945)》, 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碩士論文。
鄭安晞(2011)《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黃福森(2016)《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山林知識,都在《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

● 去哪買?​
【紙本版】​
見域官網:https://bit.ly/44Fa32h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44ho4n0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bit.ly/46yubEW
各地獨立書店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青草座:新竹市長安街 28 號(預約制)​
󠀠 ​
【電子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https://bit.ly/3NBTnSc
Taaze 讀冊電子書:https://bit.ly/3D4zcrh
Hami書城:https://bit.ly/3XQbd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