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文/彭宏捷
圖/肆玖玖工作室提供
一般人可能去過眷村,但未必有機會走進營房兵舍。基本上眷村算是住宅區,分作列管與非列管,一般指稱為軍人及其眷屬居住使用,部分村內有可供集合布令的廣場和司令台。而營房則是軍事設施通常會在受管制的軍事基地裡面,一般人是難以靠近的。
南寮附近不僅有眷村,還藏著一段獨特的故事。
然而,就在新竹機場附近的寧靜社區內,像是眷村的聚落有棟六十多年歷史的老營房,至今還有人在居住。附近甚至保存了幾座已經被指定為古蹟,由日本海軍建造的防空碉堡,怎麼會有這麼特別的聚落呢?
故事得從新竹機場談起了,早在日本時代末期的昭和十二年(1937),基於南進政策戰略需要,日本海軍就在新竹規劃興建了海軍飛行場。而為了保護機場安全,日本人接著佈設了許多警衛區,由數座防空碉堡以及陸防碉堡所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逐漸敗退,台灣各處也遭到盟軍攻擊,新竹因著許多重要軍事基地與軍工設施,受到特別高密度的轟炸。日本戰敗(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來台接收了日本的投降,包括新竹機場與其附屬的防衛設施被正式接管。
新竹市也間接移入大量來自中國各地的軍人,安置在為數不少的各處眷村。這座位於新竹市北區康樂里的營房,過去便是由中華民國空軍四九九聯隊,所屬的防空砲兵第 206 營第三連本部所駐紮的基地,附近的防空碉堡等設施,均有其分派的部隊駐紮防守。
防空砲兵第 206 營第三連本部,建築結構示意圖
防空砲連本部最主要的部分,是連本部營房。從樑柱到屋架的主結構皆是木造,水泥基礎、及腰磚牆,外牆採用雨淋板工法一層樓建築,並具有日式外側斜撐的設計。
根據地方耆老表示,連部內有連長室、副連長室、中山室、兵舍通舖,東南側是廚房,旁邊還有一口圓形的大井,東側則有彈藥庫。往連部北邊走,可看到一個空曠的操練場,再往前,營區的邊緣是一座半地下的開放式車庫。當時車庫外圍築有比人還高的圍牆,從外面幾乎看不到車輛。
全盛時期,這裡有一百五十多人共四個排駐紮,有些單位則是外派到鄰近的軍事設施,多則一個排,少的也至少有一班的兵力。例如現存於康樂里北側的「康朗段防空碉堡」,當時就有一個排的部隊駐紮。
隨著戰爭科技發展,尤其是超音速噴射機出現後,防空砲及防空碉堡已逐漸失去軍事價值,在城市擴張時甚至成為了阻礙,以致有不少因土地用途變更向國軍請求拆除的申請。原先在新竹機場周遭的日軍遺留的 79 座碉堡,如今只剩下康樂社區裡,還有著僅存的兩座防空碉堡,見證著時代的變換無常。
連部外頭的眷村房舍,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一個軍事基地,怎麼變成眷村聚落呢?
從小在附近長大的鄰長表示,兵營大約在民國四十七年左右就陸續撤到機場裡面。這個營區不做軍事用途使用之後,有些老兵因為階級比較低,並沒有被分配到軍眷宿舍。有的打過韓戰,有的是戰爭尾聲從中國大陸來的,有的退伍了,有的則曾轉守海防。
因為人數很多,有些人開始在連部外面的廣場自己蓋起現在的眷村,比較晚來的沒地方去,只好住進相對狹小的連本部裡,依著結構配置改裝成一間一間的小房間,靠近南側因為還有空地,為了生活所需,幾乎都會另外增建了廚房和衛浴空間。
民國六十幾年(1970 年代),連部村的居民組成幾乎都是沒有家人的單身榮民。除夕夜時,一人會準備一道菜,三十幾個人聚在連部前鋼棚下,好像家人吃團圓飯那樣,喝著高粱酒、聊著家鄉往事,藉以排解思鄉之情。
這些榮民退伍之後,如果身體還允許,大都會在另外找工作。有些人會在鄰近的小學廚房做饅頭,有些則去附近的工廠上班,或開計程車。離開軍旅生活的榮民們,雖然靠著退休俸,生活上大致無虞,還是會想辦法找工作做。
從小就自願或不願地被捲入戰爭之中,他們的大半青春都在軍旅中度過,也許退休之後,重新從事工作,也是真正思考生活的開始吧。
居民平常時大多待在房子裡,偶爾種點東西,每天澆花、種菜。有些人會做資源回收貼補家用,比較會在外面走動。
雖然許多人似乎符合了獨居老人的條件,在社區裡也都有關懷送餐服務,但連部村的居民們大多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服務,還是喜歡自己買菜自己料理,生活瑣事仍舊習慣依照自己的步調,獨立完成。
老兵黎永福年輕時的照片,英姿挺拔,如今連部村的榮民伯伯們大多年事已高,日漸凋零。
歲月如梭,如今許多榮民已經八九十歲了,年事已高,逐漸凋零,甚至因病住進了榮民之家,目前連部村只剩下六戶不到十人居住。
作為國防部管轄的土地,在眷村改建的壓力中,這裡也曾經有過拆遷的討論。不過後來在地方鄰里長努力奔走下,以地方人口逐漸增加,現有公園設施不敷使用為由,將連部村由住宅區改為公園用地。在現有居民終老前,連部村暫時免於拆遷,由地方社區代為管理。
目前有一群由地方年輕人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的團隊與社區合作提案,發起「砲防顧鄉土,行過親營部」計畫,正在進行閒置空間整理,舉辦社區親子工作坊等活動,希望日後可以讓連部村再利用,成為讓大家願意親近的社區空間。
肆玖玖工作室和志同道合的年輕夥伴們,正透過計畫摸索著連部村再利用的可能性。
自從政府於民國 80 年斥資 15 億進行「新竹漁港」改建工程之後,配合 17 公里海岸線的宣傳,南寮印象便從漁港轉變為腳踏車、風箏和一次次慶典式的大型活動。而這回 Pokémon Go 的遊戲風潮,則讓南寮地區經歷了再一次的觀光化。
雖然人潮和攤販再度湧進港口,卻和之前一樣與在地脫節,帶來當地居民不少困擾。當人們拿著手機為乘龍、卡比獸衝鋒陷陣,他們無從得知「南寮」甚至不是原有舊港的所在地,也無從得知這裡其實不只有港口,周邊區域留有二戰時期留下的歷史遺產,機場的設立,更曾讓新竹的海岸地帶改頭換面。
暑假期間,見域工作室和南寮肆玖玖工作室舉辦了一系列的「地方寫作工作坊」,和一群背景各異的學員,閱讀文獻、走入社區進行採訪。我們採訪的主題刻意避開官方觀光論述視角下的南寮,查訪機場、港口演變的軌跡,走進保存許多文化資產的康樂社區,甚至搜集了許多討海人的民間傳說。
雖然學員們未必是專業的寫作者,在南寮直接被等同於寶可夢聖地(如同過去直接被等同於海鮮或協力車)的這個時刻,我們想藉此拋出一些不一樣的南寮故事。
除了同步刊載於《貢丸湯》最新刊的專題之外,也將呈現更多並未收錄進刊物的遺珠之憾,以及更深入的社區報導。
期望大家閱讀完這些故事,也能暫時放下手機,用另一種視角認識南寮。走進南寮周邊可能沒有補給點的街道巷弄,你也許會撞見防空碉堡、連部村、造船廠、謝公媽廟,當然也可能發現隱藏版的美食。
參考資料:
地方耆老訪談
新竹市文化局數位典藏-新竹市眷村風華再現
《 市定古蹟「康朗段防空碉堡」、「康樂段防空碉堡」及歷史建築「兒八公園碉堡」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 》
更多新竹南寮故事,都在《貢丸湯》Vol.8「去南寮抓寶」:
● 去哪買?
【紙本版】
見域官網:https://bit.ly/43JYRAq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3rqYDkc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bit.ly/44xD4wA
各地獨立書店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青草座:新竹市長安街 28 號(預約制)
【電子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https://bit.ly/3PL2IKp
Taaze 讀冊電子書:https://bit.ly/3PVENIl
Hami書城:https://bit.ly/44hE9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