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文/王騰億、蕭皓瑋
攝/王騰億
新竹多風,在路上騎車總會感到有些寸步難行,然而船行海上,穩定吹拂的風就不可或缺了。南寮舊漁港邊有這麼一群人,想讓新竹吹起一股帆船風!讓我們跟著新竹市帆船委員會的老師們,穿著救生衣,登上外觀和阿拉伯三角帆船幾分相像的小鷹號(Sunfish型)帆船,一起出海囉!
帆船平穩地行駛在南寮舊漁港內,駕船的名偉大哥謙稱自己還算新手,不過雙手卻很熟練的控制著舵柄和繩索,一收一放、一左一右,控制船身前進。
「帆船很簡單,就讓風自然地帶你走,悠悠哉哉地飄在海上放空也很好啊。」名偉大哥也曾熱心的找同事來玩帆船,然而多數人工作繁忙,假日無心再到戶外活動,都沒能堅持下去,只剩他仍固定來報到,「固定活動活動,才不會悶出病來。」
只見小鷹號的航向有些頂風而行,得好好調整帆面角度。「都是感覺感覺的啦,有變化的時候就要隨時調整。」名偉大哥一邊動作一邊解釋,船向前推進,卻也有股推向側邊的力,想校正方向,得要靠船身下方的中央板和船尾的舵。
海風難以捉摸,要把船駕好,卻得學會與風共舞。跟一般理解相反,順風時反而不好駕船,因為風力過小,無法產生足夠推力。如果風太大,推力集中於一側,船又容易重心不穩。
新竹地區的帆船運動歷史非常久遠,緊跟著台灣帆船運動的發展脈動。1975 年,中華民國帆船協會成立,在旅美華僑薛國航先生及福隆的詹正峯、詹益象兄弟等人的推廣下,陸續在高雄舉辦了中正盃、青年盃錦標賽和澄清湖的示範表演,成功帶動民眾的興趣。
三年後,福隆、西子灣兩地仿效歐美國家的俱樂部型態,成立首批的帆船俱樂部,而新竹帆船俱樂部也於 1979 年成立,鼎盛時期,全台灣甚至有多達 38 家帆船俱樂部!
新竹市帆委會草創到今,人稱「邱教練」的前主委邱生鑑先生,可說是靈魂人物。
服役海軍期間,他受到營內當時的帆船風氣影響而接觸帆船運動。退伍後,邱教練一首包辦帆委會內添購船隻器材、找訓練場地、開課訓練乃至做公關推廣。「我們都是邱教練的徒子徒孫。」同為帆船愛好者的交大徐琅教授,一語道盡邱教練與竹市帆委會的密切關係。
「你在這邊看到的船,都是邱教練買的,這些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以前訓練基地在頭前溪邊的時候更多。」一邊描述當年盛況,徐教授的眼神還閃著光芒。
「有一年颱風,土石流下來把船沖走了,四十幾艘船搶救回來的剩沒多少,這種慘事好像還不止一次。這樣幾十年買船,前前後後邱教練賣了兩三棟房子吧。」
即使天災摧殘、散盡家產也要耕耘帆船運動,究竟是為了什麼理想呢?
「邱教練常說,他要把新竹打造成第二個奧克蘭(Auckland)。」這個念頭起源自邱前主委赴奧克蘭受重帆船訓的見聞。看到奧克蘭市民將駕船出海作為生活的一部份,他認為新竹的自然環境和硬體條件並不比奧克蘭差,甚至更好,從此決心要讓新竹成為一座帆船城市。花了大筆積蓄所買的船隻,也大方供帆委會舉辦體驗活動用。
編輯訪談時,陸續看見好奇的遊客走近船屋,不一會功夫,膽子比較大的遊客換好了救生衣,站上了浮動碼頭邊等待上船。還有些帶著小孩的遊客,在岸上熱絡地和帆委會成員們寒暄聊天。邱前主委的帆船城市藍圖,也許正在潛移默化,改變新竹的海岸。
除了小鷹號之外,竹市帆委會還有雷射型(Laser)、霍比型(Hobbie Cat)、OP 型(Optimist)、風浪板、SUP 板、獨木舟等船型,甚至連少見的陸地風帆車「法國號」都可見到。既然國際上都有通用的船型稱呼,為什麼還要另外取名叫呢?
「算是我們自己改良設計再請船廠造船的,所以名字也是自己取一個。」孫宗榮主委解釋,考慮到直接向國外買船的成本太高,所以有些船型是拿到圖樣修改後請國內的船廠仿製,小鷹號就是這麼誕生的。也因為是第一艘仿製船別具意義,所以又另外取了「竹塹號」這個名字。
隨著近年來教育部對水域活動的推廣,帆委會每個暑假均會舉辦帆船和風浪板的初級訓練班,開放各年齡層登記報名。此外,也有許多學校社團或組織機關主動聯繫,登記體驗活動或尋求教學合作。從清交大、明新科大,到南寮國小,甚至還有少年感化院。
考慮到學員的熟練程度和安全,體驗活動和初級訓練班都會在港內進行,偶而帆委會才會開拔到出海口、竹北或港南等地活動。當然,安全第一!即便只是站在浮動碼頭,港內水深不過兩米,也會要求學員穿好救生衣,確保安全無虞。
什麼時候是玩風帆的最好時機?「任何時候都可以玩啦!」吳總幹事笑著說。一切端看個人喜歡什麼天氣,有些人喜歡風強一點,即使是九降風來的那時候也一樣。有些比較喜歡天氣好,熱一點的時候。當然秋冬時節天冷風強,玩的人會少一些。
帆委會在未來會做些什麼呢?短期內,還是會著重在帆船體驗的推廣工作上,但要持續深耕,孫主委和吳總幹事認為,仍得下功夫改變大家的觀念。
「以前我們就有兩個小朋友,玩帆船玩到國中,為了升學,他們爸媽就不讓他們來練了,很可惜。」培養一個帆船職業選手必須從小開始,不只小孩要有意願,父母也要能夠支持。然而台灣仍就以升學主義為導向,許多父母不會放心讓小孩這麼投入玩帆船。帆委會的目標,就是小孩有興趣學,也讓家長認識帆船運動,而有持續培養的可能,屆時才有機會邁向職業選手的訓練。
帆船體驗活動的普及,也得克服諸如保險等等的技術問題。「現場體驗的部分,比較麻煩的是保險(註:旅遊平安險)。我們有問過,但沒有一間公司願意提供現場保險。這就是之後要去克服的。」
在岸上稍事休息的時候,只見吳總幹事興沖沖的拉著另一位教練上船,說是要表演「翻船不落水」的絕活。船翻了怎麼能不落水呢?只見小鷹號迴了一個大彎後慢慢的往左側翻覆,總幹事和教練手腳俐落地站到了露出水面的中央板上,雙腳使勁一蹬,小鷹號立馬向右側翻正,總幹事和教練又好端端的坐回船上了。
我曾在探索頻道上看過兩棲部隊紀錄片,蛙人翻橡皮艇的原理如出一轍,但親眼目睹還是頭一回。這才是真的「玩」船於股掌間啊,我想。竹市帆委會每週末固定於南寮舊漁港活動,有意現場體驗或報名訓練班詳洽帆委會粉專。服裝上以可防曬及方便活動為原則。
自從政府於民國 80 年斥資 15 億進行「新竹漁港」改建工程之後,配合 17 公里海岸線的宣傳,南寮印象便從漁港轉變為腳踏車、風箏和一次次慶典式的大型活動。而這回 Pokémon Go 的遊戲風潮,則讓南寮地區經歷了再一次的觀光化。
雖然人潮和攤販再度湧進港口,卻和之前一樣與在地脫節,帶來當地居民不少困擾。當人們拿著手機為乘龍、卡比獸衝鋒陷陣,他們無從得知「南寮」甚至不是原有舊港的所在地,也無從得知這裡其實不只有港口,周邊區域留有二戰時期留下的歷史遺產,機場的設立,更曾讓新竹的海岸地帶改頭換面。
暑假期間,見域工作室和肆玖玖工作室舉辦了一系列的「南寮地方寫作工作坊」,和一群背景各異的學員,閱讀文獻、走入社區進行採訪。我們採訪的主題刻意避開官方觀光論述視角下的南寮,查訪機場、港口演變的軌跡,走進保存許多文化資產的康樂社區,甚至搜集了許多討海人的民間傳說。
雖然學員們未必是專業的寫作者,在南寮直接被等同於寶可夢聖地(如同過去直接被等同於海鮮或協力車)的這個時刻,我們想藉此拋出一些不一樣的南寮故事。
除了同步刊載於《貢丸湯》最新刊的專題之外,也將呈現更多並未收錄進刊物的遺珠之憾,以及更深入的社區報導。
期望大家閱讀完這些故事,也能暫時放下手機,用另一種視角認識南寮。走進南寮周邊可能沒有補給點的街道巷弄,你也許會撞見防空碉堡、連部村、造船廠、謝公媽廟,當然也可能發現隱藏版的美食。
參考資料:
葉龍彥,娛樂觀光資源—新竹帆船俱樂部,竹塹文獻雜誌,2003(26),頁135-38
楊宗翰,台灣帆船運動發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08
更多新竹南寮故事,都在《貢丸湯》Vol.8「去南寮抓寶」:
● 去哪買?
【紙本版】
見域官網:https://bit.ly/43JYRAq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bit.ly/3rqYDkc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bit.ly/44xD4wA
各地獨立書店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青草座:新竹市長安街 28 號(預約制)
【電子版】
Readmoo 讀墨電子書:https://bit.ly/3PL2IKp
Taaze 讀冊電子書:https://bit.ly/3PVENIl
Hami書城:https://bit.ly/44hE9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