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婷尹.攝影/程天佑、甘岱民

謝媽媽家裡是以傳統爐灶煮食,需要隨時在旁控制柴火。謝媽媽家裡是以傳統爐灶煮食,需要隨時在旁控制柴火。

 

北埔的石柿個頭較小,甜度高且口感佳,通常從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開始採收,其中又以大湖村為主要產區。往大湖村的路上沿途可見不少柿子樹,穿過蜿蜒山路,我們來到謝媽媽的家。其夫婿謝景浪先生91歲,是大湖村最年長的柿農,自產自銷石柿餅已經五十年,已屆高齡的夫妻倆朝氣硬朗,親切地招呼我們。

 

「我十多歲就會做了,從年輕做到老。」今年88歲的謝媽媽用簡單的華語說明做粄的經歷。客庄裡多以客語交流,採訪時正好遇上來串門子的鄰居大姐,在一旁不時幫忙翻譯,就這樣華語、客語交雜地聊著天。聽謝媽媽說從前的大家庭人丁興旺,蒸粄一次就會蒸很多,過年有甜粄、菜頭粄,清明有紅粄、菜包……,粢粑(麻糬)不僅是割稻或插秧農忙時期的點心,也是聚會請客的常見甜點,可想見當時熱鬧的景象。
 

謝媽媽示範做粢粑時,特地將剩下的粄團搓成湯圓讓我們帶回去。謝爸爸則忙著升火燒柴準備蒸粄,蒸好後又拿著竹筒大力攪拌粢粑。兩人有默契地合力完成很多事情,還用自製竹筷幫我們分切黏呼呼的粢粑,趁熱嘗了一口,又香又Q,吃進嘴裡的是滿滿的愛吧!

共下做粄仔 kiung+ ha+ zoˇ banˊ
粢粑 ci ba

共下做粄仔 kiung+ ha+ zoˇ banˊ 粢粑 ci baˋ

作法:

  1. 糯米預先泡水2小時,加水磨成米漿後裝進布袋,用石頭重壓約半天使粄團脫水。
  2. 蒸籠內鋪布巾,布巾外放兩根空心竹筒,蒸的時候才能透氣。將粄團壓實剝成小塊放進蒸籠,可節省蒸的時間。
  3. 大火蒸約30分鐘至1小時,用筷子插入粢粑,若沒有沾黏就熟了;將粢粑放進大鍋或大桶子裡,大力攪拌,口感會更Q
  4. 將脫膜的花生碎混合砂糖,吃的時候可以沾花生糖粉,或蘸肉臊或滷肉湯汁品嘗。

製作流程謝媽媽做粄時,謝爸爸也會在一旁幫忙。謝媽媽做粄時,謝爸爸也會在一旁幫忙。

 

本篇文章出自新竹縣北埔鄉公所發行之《恁香北埔》小誌。

指導單位|客家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新竹縣政府、新竹縣議會、北埔鄉民代表會

主辦單位|新竹縣北埔鄉公所、Boloye非洲實驗鼓團

出版單位|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